财新传媒
2020年02月28日 09:52

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我们应该怎么看海外疫情?

这几天,海外的疫情开始暴发,中国之外的新增确诊已经超过了中国。新冠疫情正向全球性的流行病(Pandemic)发展。如果说一个月前,舆论场的主流声音都是批评我国对疫情的应对,现在,舆论场开始出现了从反方向比较中外体制,证明中国体制优势的文章。   我们应该怎么看海外的疫情?怎么看这种反方向的体制比较自HIGH文章?   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,向大家说教。还是讲个虚构的故事吧。   1   小明这次考试考砸了...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27日 06:58

跨越千山万水,完成不可思议旅程的H女士,是何方神圣?

跨越千山万水,完成不可思议旅程的H女士,是何方神圣? 1   昨天,北京疾控中心披露, 某监狱的刑满释放人员黄女士,在出现发热症状的情况下,由家人从封城封省的武汉接出,驱车跨越1000公里,穿过进京检查封锁,直接进入居住小区地下车库,深夜回到自己温馨的家...... 公告中说,家人第二天上午主动申报,随即被确诊,隔离。   这个事件的曝光来自于新怡家园社区居委会的温馨提示,这个确诊案例也不在北京公布的确诊人数里,据北京疾控中心,发病是在外省,所以应该算到武汉。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26日 00:00

时代的悲哀与个体的悲剧

时代的悲哀与个体的悲剧 1   在一场卷入数千万人的历史性事件中,会有无数人的悲欢离合, 会有湖北电影制片厂常凯柳帆姐弟家庭的人间惨剧,也会有志愿者汪勇这样的英雄行为。记者、作家和其他观察者,会描述一个个个体的命运,有的人的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,另外一些人的事迹让我们热血沸腾。他们所写的内容,都是武汉这次历史事件的一个侧面。   这几天, 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引发了一些争议。我觉得她写的没啥问题,写出了武汉封城的一个侧面。同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24日 00:00

谁是寄生虫?

谁是寄生虫? 十几天前写的,积压的存稿一篇..... 希望还没完全过气。   1   寄生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,我是满意外的。没想到这样一部写贫富差距的影片能得到奥斯卡的青睐。应该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影片吧。贫富差距是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面对的问题。这部片子我很还是很喜欢的。这部影片是一个商业片,但同时也是一部有深度,值得思考的影片。   到底谁是寄生虫?每个人会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,有人会认为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23日 10:19

聊聊SCI那点事

聊聊SCI那点事 今天,忍不住再追一次热点,就聊聊SCI这点事吧。   疫情期间,大家心情沉重,前几篇文章和后面我要写的2-3个主题,都有些沉重。所以今天这篇,语气会比较轻松活泼,调剂一下心情。   1   “科研狗”(科研狗,程序猿是业内自嘲的说法,无任何侮辱含义)的人生,就是被SCI支配的人生。毕业要SCI,找工作要SCI,评职称要SCI,升级要SCI,申请基金要,找老婆老公..... 现在好像也要SCI了。SCI大神笼罩科研狗的一生。对于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22日 08:05

迄今为止无与伦比的神操作:钻石公主号乘客下船,就地解散

迄今为止无与伦比的神操作:钻石公主号乘客下船,就地解散 1   本来已经不打算再多写疫情相关的事情。不过,看到2月19日开始日本对钻石公主新的“神操作”有忍不住再写一篇。这个神操作真的是自从疫情开始以来,我见到无论中外,最神奇最无法理解的“神操作”了。   2月19-21日,钻石公众号乘客下船结束,19-21日共有1000多人下船。确实,这部分乘客病毒检测是阴性,同时有100名与感染者同处一室的密切接触者将被转移到医疗设施。   然而,下船的乘客没有被隔离,外国乘客,由各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21日 07:20

聊聊一小部分海外移民对中国的复杂心态

这篇是2019年1月30日写的,当时只发在了微博上,今天我把那篇文章改一改发出来。   我只写随笔,随笔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,本人有全职工作,写文和看大家评论对我如解压放松,曹操说陈琳檄文又治愈头风的效果,笔者不敢与先贤相比,但挨点骂的心理准备还是有的。     没有绝对客观的文章。我们都是身在局中人,每个人都受自己所在的阶级、国籍、教育背景、家庭朋友影响,有自己的立场,客观二字谈何容易。也许只有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9日 07:57

对这次疫情决策目前的一个总结

灾难无法阻止,无法避免。但是,少感染5万人,少死1000人,是有很大希望的。   针对这次疫情的决策过程和犯得错误,我一共写了三篇文章: 12月31日到1月19日,卫健委专家组犯了什么错误? 艰难的决策与领导的担当 回到1月1日,推演当时专家组决策的理由和逻辑   三篇文章的都是用已有的信息,用类似侦探小说的演绎法,来推理当时的决策情形。   文章的本身,我尽最大努力,以我能拿到的信息,逻辑推理尽可能严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8日 23:03

回到1月1日,推演当时专家组决策的理由和逻辑

回到1月1日,推演当时专家组决策的理由和逻辑 1   今天, 《知识分子》的一篇文章,分析了2019年12月31日这个关键日期,这一天,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在武汉开会,讨论疫情。有兴趣的朋友,可以看看这篇文章,写的很好。本文,也想从另一个角度,推演一下当时专家组手中拥有的信息,推测一下他们决策的理由。   我们回顾2020年1月初第一批专家组的决策,并不能用事后诸葛亮的方法回顾,不能用现在我们已知的信息去回顾他们的决策。我们要把自己重新放入战争迷雾之中,把信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6日 12:11

武汉所的零号病人?新一轮的谣言和“猎巫”

1   从前天开始,网络上又开始流传新的一轮谣言,说武汉病毒所的研究生“黄燕玲”是第零号传染病人,是最初的感染者,病毒是从武汉病毒所中外泄的。网上还找到了一些所谓的证据,比如黄燕玲在网页上没有照片等等。石正丽对媒体的回复,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刚,说不掌握黄燕玲的情况,但研究所没有一个人感染,这个回复同样引发了更多民众的质疑。说你自己的研究生,你居然不掌握情况,还说研究生没有一个人感染,肯定有问题。  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4日 20:52

武汉1月初的犯的错误,有可能在日本重现

武汉1月初的犯的错误,有可能在日本重现 1   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总结了在疫情初期,专家组在新冠疫情判断中,因为照搬SARS当时的经验,犯下的几个重大错误:   第一个错误,直接套SARS的诊疗标准,把发热做为核心判断指标。因为新冠感染者存在不发热无症状的。根据钟南山院士研究1099个患者数据发现,在这些研究病例当中,在早期就诊时仅43.8%的患者有发热症状。这1099个患者还都是就诊并住院的患者。如果加上无症状自愈的患者,发热的比例应该更低。   第二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3日 13:14

从“钻石公主”号看一个有限责任政府在突发疫情事件中的表现

之前一篇文章里面我写道:   “在预警和上报上,灯塔国流程驱动的模式,预警和上报会更及时。而东方大国结果导向的模式会有更多顾虑,会出现更多的瞒报、晚报的可能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没什么坏事。   在全国集中力量抗疫,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,在坚决实施隔离上,东方大国的体制有明显优势。新冠这个疫情如果暴发在其他国家,情况会更糟。   在认可东方大国在抗疫方面的体制优势的前提下,对过程中出现的官僚主义、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1日 13:33

辩证(精分)看问题

我任职的公司已经全面复工,虽然还不能开会不能出门见客户,但后面写作时间就少了。没有时间的话,我就打算文章写的短一点。就当和大家闲聊了。有时间再写长文。   中午吃午饭时,用手机写几句话:   最近几篇文章被骂的比较厉害。说几句看上去精分的话:   在预警和上报上,灯塔国流程驱动的模式,预警和上报会更及时。而东方大国结果导向的模式会有更多顾虑,会出现更多的瞒报、晚报的可能。需要认识自己的缺点。 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10日 00:00

艰难的决策与领导的担当

艰难的决策   在我们大学的《概率统计》一门课中有一章叫做假设检验。在假设检验中,有两类错误,一个是α错误也称第一类错误。就是假设为真但拒绝。通俗的说可以叫漏报错误,就是以为没事,结果实际出事。第二个是β错误,也称第二类错误。通俗的说叫误报错误,就是以为有事,实际没事。   这个概念可以引申到更广泛的决策中。比如司法,让有罪的犯人逃脱法网的概率可以说是α错误,把无辜的人判罪可以说是β错误。比如地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09日 10:46

12月31日到1月19日,卫健委专家组犯了什么错误?

12月31日到1月19日,卫健委专家组犯了什么错误? 实事求是是决策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,开放坦诚是解决沟通危机应该遵循的基本态度     先从李文亮医生的去世说起。   2月6日晚-2月7日凌晨,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悲痛消息瞬间引爆朋友圈。当天晚上,朋友圈中的所有人都在发李医生的哀悼信息。当夜全国可能上亿人都在关注李医生的抢救。最终,抢救还是没有成功,李医生离开了我们。   然而同时,从6日晚开始,由于李医生之前被训诫过的原因,各种声音完全笼罩了社交媒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08日 00:02

疫情面前的众生——聊聊美国电影《传染病》

疫情面前的众生——聊聊美国电影《传染病》 2011年,美国上映了一部电影《传染病》,该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商业电影,不如说是一部科普片。电影的科学顾问是著名病毒及流行病学家 W. Ian Lipkin。这位专家就是前几天钟南山院士去机场迎接的那位美国专家。在今天这个时刻,大家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。   这部片子的特点就是“真实”两个字。片子中没有阴险政治家和阴谋论,没有拯救人民的超级英雄,也没有可以拯救几千人的一只小猴子。片中有各种各样的普通人,描绘了面对烈性传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07日 09:54

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——纪念李医生

李文亮医生去世,微信朋友圈为李医生做了国葬。简单就这个话题说两句吧。具体信息,大家可以看看 财新对李医生的采访,这个我认为是真实可信的。里面用了很多 财新采访的材料,也用到了《人物》杂志的一些内容,在这里致以谢意。   1.   李医生是不是烈士?是不是英雄?当然是。李医生是在岗位治疗病人的时候,感染上新冠病毒,并医治无效的。李医生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殉职,是烈士。   “在今天的武汉,坚守岗位的医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06日 08:03

“抗疫” 已经是一场战争

昨晚微信群同学聊天,感觉大家还是低估了现在的疫情。   1   这几天越发焦虑。事情越来越向我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。   为什么反复拿流感举例。   不是新冠肺炎真的就是流感,是我担心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把新冠肺炎当成流感。   为什么我说省外防控措施太过度,是用力过猛的防控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。必须为持久战做准备。   只能说到这里了。有读者批评我不重视疫情,过于乐观。恰恰相反,我上面的观点就是因为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05日 00:15
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|谈谈对武汉病毒所的实名举报
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|谈谈对武汉病毒所的实名举报 今天的热点事件是多益网络董事长徐总,实名举报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团队,认为他们的病毒研究很可能是导致2019新冠状病毒的原因。这篇文章很多朋友转,还有我认为很理性很尊重的人转并表示赞同,于是我忍不住要写两句了。   首先,每个公民都有举报的权力,实名举报比匿名信要高尚。至于举报是否属实,是否有诽谤之嫌疑,自有法律来论断。因此,笔者不想对徐总举措做批评。只想评述一下社交网络群体情绪汹涌而上的后果。 ...
阅读全文>>
2020年02月04日 09:20

一个虚构的疫情故事(本文纯属虚构)

前几天, 我发了一篇关于2009年美国H1N1猪流感大流行的文章,其中写了,在美国这样的国家,前期的预警、反应和信息透明披露做的都会很好,但一旦病毒在初期没有控制住,后面的防控措施是不如我们国家的。这个论断被很多读者批评,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。如果新冠病毒暴发在美国,一旦错过初期的控制机会,产生城市级别的暴发,美国是没有任何办法控制住的!   今天,我想写一个虚构的故事,假设一个更温和但传染力更高的疫情...
阅读全文>>